忙活半日得了一钱多的银子,余礼很是满足,虽说有成本,但其实成本没有旁人想像的那么高,去掉成本也能赚上快一钱的银子了。只是这糕点就得偶尔卖上一次才有效果,村里能常常买糕点吃的实在是少。
等他回家时,过了晌午,快到家时在路上碰见了来接他的李铭川。
他见四下无人,得意地冲李铭川扬起了手中的钱袋,就等着李铭川开口夸他。
李铭川哪有不如他心意的,扯着他的脸蛋亲了两口,道:「我的礼哥儿干半天够我干上好几天了,怎么这么厉害呀。」
两人高高兴兴回了家,今天中午吃些米糕填肚子就好,绿豆糕和枣泥糕自然也是很好吃的,但吃多了容易腻,再一个也精贵些,没人会拿来当饭吃。
过了几日,玉米面拿去磨好了,余礼兴致勃勃地在心里盘算能用来做些什么。
玉米面是黄色的,他取出一小碗玉米面,用刚烧好的水烫熟了,放凉后磕了一个鸡蛋进去,又放了些白面丶酵面和红糖,用温水拌匀了,表面撒上些红枣碎,上锅一蒸,就是玉米面发糕。这个方子比杂面做的发糕好吃,甜甜糯糯的,还不黏牙。
发糕是甜的,适合做早食,晌午和晚上的主食,余礼就做的玉米饼子,加一点点油和盐,在锅里一煎会是香喷喷的,但余礼想省些油,饼子压好后,上锅蒸熟的,也好吃。他还在饼子里加了点新鲜的玉米粒,玉米粒被切碎了,在温软的饼子里咬到是另一种惊喜。
这玉米面日后还能做窝窝头,混些野菜也能做菜团子,就是想要包饺子,都还能做饺子面皮,用处多得很。
余礼在磨玉米面前本想着给余家和大伯家都送些,但家里的菜地本就只有一半种的玉米,晒干后一磨,出粉不多,余礼便没有送玉米面,只做好后分别送了几个发糕过去。
再过两日便是处暑了,桥西村的秋意越来越浓,虽白天还是热,但晚上已有些凉意了。
处暑不算大日子,但有的人家也会好好过一过,富裕的会用新米去祭祭祖,吃吃鸭子,不富裕的也盼着这时候鱼塘主开渔了买上两天解解肉馋。
李铭川已在地里忙着施肥除草了,余礼定是要给他买上两条肥美的鱼吃吃的。余礼自己吃鱼,是喜欢吃肉细嫩些的,但想着李铭川在地里忙碌,吃些带鱼油的养养膘也不错。
鱼是比猪肉便宜一些的,但越大的越贵,这鱼塘主自己平常已住在了镇上,但开渔头几天是会在村里待的,他的夫郎是个会做生意的哥儿,见着村里说得上名字的人都会少算一两或少收两个铜板。
处暑当日,来买鱼的人多得很,一只鸭子要三四十文了,一条鱼十几个铜板能拿下,大多数人都是想着买鱼呢。
余礼在买鱼的人群里看见了余雪,余雪也瞧见了他,隔得远,人多,便没喊,只踮起脚尖冲他挥着手。
余礼本想买两条大的,但挑来挑去最后买了条大的买了条小的,他付了铜板,拎着两条活蹦乱跳的鲫鱼回了家。
大的今日红烧了吃,小的还能养两日,到时候还是买了豆腐一起打汤喝。
红烧鲫鱼余礼是喜欢在底下垫上一层大豆的,黄黄的豆子沾满了焖酱,软糯下饭。
回了家余礼就开始泡上了豆子。
过两天要去伯娘家摇桂花的,最近伯娘家的桂花开得特别好,虽说因为品种原因,没有特别香,但颜色很好看。
余家院子里也是有棵树的,是一棵石榴树,近日也结了不少果子。从前赵雨梅还同馀礼说过,余家从前人丁不旺,余厨子和赵雨梅成亲时种下的这树,石榴是多子多福的,赵雨梅就生下了三个孩子。
余礼想到这,心里有些痒,怎么看都觉得自家院子里少了些什么,一边做饭一边在心里想。
柿子树不错,事事如意,结了柿子也好吃,还能做柿饼走亲访友送些也有面。
枇杷树也好,秋天冬天开的花好看,来年春夏结了果,能熬酱泡水,小孩咳嗽喝些很是又用。
杏子橘子枣子样样都好,就是院子里光秃秃的不好。
他心里有了打算,只等着李铭川回来同他商量商量了。